管理 · 2023年7月27日

领导者的核心能力

最重要的是资源,最关键的是选择,最困难的是组织。
《一代宗师》里有一句话,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
知道自己屁股多大,知道该穿什么样的裤衩,知道怎么穿上去,
这就是领导要干的事情,用军事的话说:
制定运转模式、调配资源、实现(战略、战役、战术、战斗)目标。

战略

作为领导,首先选择运转模式。比如:是动员农民,农村包围城市,
还是投靠帝国主义,成为买办、大地主阶级的代理人,城市控制农村。
再比如:是通过殖民地战争,不断向往扩张,实现工业化,
还是通过五年计划,发展两弹一星,在美苏之间左右逢源实现工业化。
运转模式的选择,决定了内在的矛盾,制约发展空间。
一旦选定,除非颠覆现有的一切,否则难以更改。
更改现有运转模式,可能导致整个公司的毁灭,没有人有这个胆量。
即使有这个胆量,在操作过程中,几乎要废除所有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
甚至解散全体下属,重打锣鼓另开张。自己在重组架构中,也很难保持权力。
一旦自己不能保持权力,大规模的调整必然半途而废。
预测未来如同在黑夜的迷雾中开车,还有着极大的变数,很难看到远方。
哪种模式更有发展潜力?在初期并不明显。选对了顺水顺风。
选错了只能疲于奔命,最终还是难以避免衰亡。

目标

选完了运作方式,选目标。高明的领导,能够准确判断目标的合理性,
即不出现资源可实现的最大目标,也不出现资源可能实现的最小目标。
否则,前者是任务失败,后者是浪费资源,
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后者也意味着失败。
选定目标之后,制订实施路线,按照方针制订任务。
拆分任务,大任务拆分成小任务,小任务拆分成微任务。
同时,也要选人。不但有任务,还要有任务的执行者。
对公司、军队、国家来说,选择的重要性逐级下降。
选择运转模式的重要性超过选择目标,
选择战争目标的重要性超过战略目标。
士兵炸碉堡失败,未必影响营级战斗结果。
一个团全军覆没,未必妨碍整个战役胜利。
一场战役的失败,未必影响整个战争结局。
选对了运转模式,即使选错了战争方式,磕磕绊绊也能取得胜利。
丢了苏区,也能在15年后翻盘。

资源

制约各种选择的是资源。选择正确,资源越来越丰富,选择错误,资源越来越枯竭。
良相出于州府,资源能否合理应用基于判断力。判断力的高低,既取决于知识也取决于经验。

另外,贯彻任何意志,都要提供对应的人、财、物等资源,通俗说权力、金钱和晋升空间。

使用和产生资源时必然产生对应的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必然尽量争取更多的资源,
巩固并扩张已有资源,从而争取更多资源,巩固并扩张最有效的方式,自然是推进现有的路线。
这就是路线决定人,人决定路线。路线必然产生对应的利益集团,利益集团必然强化路线。
任何试图改变路线的行为,都必然冲击现有既得利益集团的地位,他们必然使用一切资源全力对抗。
要改变路线,必须淘汰原有的利益集团。这就是常说的,一群人上,一群人下。
毕竟不是所有的人的思维方式都能从战斗层面逐级顺利上升到战略甚至战争层面。

组织

斯大林说,干部决定一切。现实之中,实现人尽其才的组织工作是最难的。
几乎没有稳定可靠的办法。你要维护下属的权威,就不支持越级表现。
反过来,没有越级表现,你怎么知道两级、甚至三级以下人的真实能力。
更何况,还存在韩信那样在初级岗位上干得一般,在高级岗位上才能发挥潜力的人。
绝大多数情况下,作为领导只能控制身边几个得力干将的水平,
其他人碌碌无为也罢,怀才不遇也罢,欺上瞒下也罢,浑浑噩噩也罢,只能随它去。
那些人愿意或不愿意,只能按照年功序列排队,只要别太混蛋,顺序提拔。
大多数公司(组织)的管理其实都类似,多数管理者都是德不配位,大家彼此彼此。
另一方面,原有的组织结构往往还有一定惯性。
只要不折腾,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基本都能拖延一段。
但是,如果乱折腾,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激烈上项目,剧烈人事调整,往往是速死之道。
许多公司,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往往乐于趋向保守。

总结

当老大,就是舵手,必须说一不二,我选的方向,大家只能执行,
不能七嘴八舌地议论。席地论道,议而不决,最终什么结果也不会有。
谁也不能违抗老大的意见,但是老大自己也是人,
不是神,没有上帝视角。难免有方向盘打错的时候,
难免有思考不周的时候,决策之前需要集思广益。这就是矛盾。
另一方面,舵手选错了方向,或者乱打方向盘开到沟里去。
对团队的伤害是极大的,自然也会极大地伤害自己威信。